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文明时评
垃圾“革命” 任重道远
时间:2019-12-17 来源:区文明办 字号:[ ]


20159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生态文明提质改革总体方案》,提出加快建立垃圾强制分类制度;20191月,上海发布《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,被网友戏称为“史上最严”垃圾分类措施;66日,住建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》,明确到2020年,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;随即8月,广东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等城市相继发布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和标准……短短一年里,垃圾分类犹如一股时尚潮流席卷了全国各地。

作为深化改革的一项举措,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实现绿色共治、共享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一个重要突破。相较于传统的垃圾收集处置方式,垃圾分类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,减少垃圾处置率,改善生存环境状态,提升城市文明水平。然而,推行垃圾分类政策以来,其热度虽说居高不下,但效果似乎不那么尽如人意。“垃圾分类,越分越乱”,“撤桶并点后,小区却变脏了”,本应为城市居住环境添砖加瓦的惠民政策,如今却被很多人打上了质疑甚至否定的标签。

究其原因,一是人们的垃圾分类知识匮乏,无法将垃圾正常分类投放,陷入“搞不清楚的垃圾都是其他垃圾”的窘境。二是垃圾分类成本高,相关研究表明,具有主动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意识的居民高达85%,但由分类带来的时间、花费和精力上的增加,都导致人们对其望而却步。三是运输处置体系不完善,清洁工在清理小区垃圾时的“一锅端”,运输混装和非资源化的处理过程导致垃圾分类形同虚设,另一方面也挫伤了前期民众分类的积极性。可见,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虽迫在眉睫,却也绝非一日之功。

作为垃圾分类最成功的国家,日本与德国历经几十年甚至百年,通过不断的摸索与试错,才逐步健全法律保障、行业监管、市场化及产业化的处理方式,才得以让垃圾分类成为百姓的日常习惯。习总书记指出,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,也不可能一劳永逸。因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,旧的问题解决了,新的问题又会产生,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的。因此,对于我国这个垃圾分类的“新手”来说,任何尝试都有助于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,对于培养公众意识以及完善政策标准也都有着潜在的积极作用。

“行百里者半九十”。只有闻过则喜、立行立改,把群众吐槽的“”“痛点”汇集起来,找到推行垃圾分类的好办法,才能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,打开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好局面。( 海滨街道 林逸伦)


上一篇: 下一篇: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