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文明聚焦
从舌尖到心间,“幸福味道”是什么?请听龙湾的回答
时间:2025-09-16 来源:文明网工作室 作者:李洋洋 字号:[ ]

“每天中午11点食堂飘出饭香,也飘出了幸福味。”龙湾区永阜村老年食堂内,82岁的张大爷刚刚刷了脸就领到一份软糯可口的饭菜。

随着温州“食安共富幸福村”行动的开展,龙湾区不断探索乡村共富发展路径,关注“一老一小”的安心饭碗,点亮“古街烟火”放心餐桌,酿出“妈妈味道”共富美酒,用暖心服务传递“幸福味道”。

“一碗热饭”里的安心守护

“我就住在楼上,平时和老伴吃得很随便,现在有了老年食堂,一下楼就能吃到营养卫生的午餐,真好。”家住永阜村老年公寓的孔大爷说。

为了让老人吃得安全,龙湾区市场监管局协助永阜村老年食堂完善厨房布局、优化操作流程,围绕食品原料采购、加工操作、餐具消毒、人员健康管理等关键环节,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,推动老年食堂规范化、标准化建设,实现老年食堂全程透明。同时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抽检,专项检查、技能培训、30余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,食品安全隐患实现动态清零。

临近中午,老人们来到老年食堂边聊天边等餐,每人都配有独立餐盘,三菜一汤保证就餐营养卫生,在家门口享用“爱的味道”。记者了解到,永阜村老年食堂今年来已服务老人1.5万人次。

同时鼓励本地爱心企业、志愿者团队参与食堂运营与配送服务,创新“政府+村集体+乡贤+社工”四方协同机制,打造公益、成效、保障、创新、推广性老年食堂。结合老年用餐群体特点,菜单上出现了“低糖餐”“软食餐”“痛风友好餐”,实现本地时令蔬菜直供餐桌,“田间到舌尖”闭环既让老人吃得新鲜,又帮农户鼓了腰包。目前食堂日均120人次就餐,志愿者轮班送饭上门。

“一条古街”里的舒心体验

傍晚六点,永中街道镇中社区寺前街的灯笼一盏盏亮起,游客拿出手机打开对应店铺的阳光厨房,“后厨直播”加工过程尽收眼底。

为了让游客吃得舒心,该区成立安全领导小组,建立商户自查评分创建机制,对寺前街172家商户开展择优创建工作,要求商户卫生达标,并组织商户进行互相投票自查,各商户需在3天内出具自查报告表,通过商户之间的互相监督和自查,提升商户的自律意识和管理水平。

“过去担心店面小被忽视,如今挂上放心消费的牌匾,生意翻了一番。”寺前街店主林小姐说。为有效解决传统景区投诉量多,处理难度大的问题,街区探索打造无理由退换货的“禧街”品牌,通过与知名IP“人生八喜”相关婚庆销售经营主体洽谈,建立无理由退换货制度,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信心和满意度。同时,将投票挑选出的放心消费单位,统一制作包含Logo在内的指示牌或牌匾悬挂在经营主体门口,促进消费。

在古朴的青石板路上漫步,在河岸欣赏宋制婚礼,在街区感受古风歌舞的魅力……今年来,寺前街游客接待量达234.88万人次,销售额约7495万元,带动周边住宿、交通、购物等关联产业同步增长,834个就业岗位送进千家万户,古街烟火气里升腾起稳稳的幸福。

“一杯老酒”里的匠心传承

“郑家园”是龙湾区传承200多年的酒坊老字号,主打产品是一款名为“麦麦酒”的老酒。在第七代传承人郑振晓和妻子孙约肥的努力下,如今的郑家园麦麦酒闻名遐迩。

清晨的郑宅村薄雾未散,麦麦酒的蒸汽已从屋檐升起。郑振晓介绍,他们采用独特的古法技艺,经过20多个小时的焖制,酿出口感独特、醇香浓郁的“麦麦酒”。

为帮助当地村民进一步复兴麦麦酒,龙湾区市场监管局联合文广旅体局出台扶持办法,在该村多家小作坊推进“5S”现场管理;构建“阳光化”共治,引导以郑家园麦麦酒为代表的食品小作坊根据格局构造,在原辅料验收、清洁消毒、生产加工等关键点位安装视频监控,实时监控生产加工过程,开展规范化建设提升食品小作坊品质。

当地还开设“麦麦酒+纱面汤”非遗体验馆,开办全景沉浸式“郑家园”纱面汤餐饮服务阵地,郑家园妈妈酒文化博物馆入选江省首批乡村博物馆,创造100余个工作岗位,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,带动周边民宿、餐饮增收致富。郑宅村麦麦酒从“卖产品”向“卖服务、卖文化”升级,匠心传承的酒香正成为乡村振兴的“幸福味道”。